close
最近報導~南亞徐姓工程師猝死的新聞一傳出,讓不少上班的勞工族人心惶惶,
以前好像科技新貴才有的過勞死,現也出現在其它的製造業了。
尤發現很多公司採"責任制",超過時間是不算加班的。
根據勞委會統計,國內每年判定為過勞死的勞工人數約有20~30人。
換算一下,每個月就有2個人過勞死。當然,這還不包括沒有浮上檯面的。
去年因過勞死最後得到勞保核可、賠償的有26件,而且狀況持續惡化,
好發在工作壓力較大的職業,例如:教授、法官、警員和科技新貴等。
.過勞死已成台灣勞工職業病給付第2大項目!
勞委會資料顯示,2009年勞保職業病給付超過400人次,這個數字一年比一年增加中。
其中,職業病給付項目第一名是「職業病」下背痛,件數幾乎過半。
扣除矽肺症是早期礦工的好發疾病,由職業引起的急性腦心血管疾病(其實就是過勞死),
已成了折損台灣上班族的第2大兇手。
何謂過勞死?
過勞死一辭出自日本,是一位日本醫學權威(Tetsunojo Uehata)所創造出來的名辭,
但它不能算是一個醫學上的正式診斷名稱。在英文中似乎也找不出一個完全對應的病名。
過勞死的定義是:因為有害身心的持續 工作,使工作者的生活節奏被打亂,
加上休閒不夠,疲勞長期蓄積,使原有的心血管疾病
(如:粥狀動脈硬化、高血壓、冠心症等)快速惡化,導致突然病發,衰竭而亡。
為何會過勞死?
簡單來說,「過勞」是一種身心耗弱的狀態,是長期暴露於工作壓力下的結果。
而「過勞死」則是,長期身心過度疲勞所誘發的猝死。
所以,「過勞」是一個過程,「過勞死」則是其結果。
超時工作、壓力過大、睡眠不足、沒有休閒,是過勞的主要原因。
長期過勞所產生的身心上的長期壓力,會使一個人的腸胃機能失常、
免疫功能失調、情緒低落、焦 慮、血壓升高、血脂異常、動脈加速硬化。
一但過勞成為一種習慣,或者成為一個不得不去承受的壓力時,健康狀況將會逐漸惡化。
最後,某個突然增加的超時工 作,或者突然增加的心理負擔,
就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,於是過勞死就發生了。
根據資料顯示,過勞死病例中最常見的直接死因是,中風及心臟病發作。
這裡所謂的心臟病發作,包括了:心肌梗塞、心臟衰竭及主動脈瘤破裂等。
不論是中風或者 心臟病發作,都和粥狀動脈硬化的發生有關。
粥狀動脈硬化的形成,是日積月累慢慢發展出來的。
可是,過勞死的好發對象卻是30~50歲的青壯族群。
可見長期 承受過大的身心壓力、加上作息飲食不正常、缺少運動,
會使動脈血管加速老化,這才是過勞死的真正原因。
過勞死的高危險群
過勞死既然和長期身心壓力的過度負荷有關,
那麼,過勞死的發生與否,當然就和工作時數和工作量的客觀因素,
以及個人對壓力承受的主觀因素兩者皆有關。
面對壓力時的態度及調適能力,當然也會影響一個人對壓力的承受能力。
不過某些族群的人確實特別容易碰到過勞的困境,因而承受較高的過勞死的風險。
這些過勞死的 高危險群包括:
1. 對工作的成效有過度的期待,而且容易緊張的人。
2. 狂熱於工作,遺忘生活品質之重要性的人。
3. 不懂拒絕別人,有求必應,盡攬責任的人。
4. 工作單調無趣且工作量大的人。
5. 輪值大夜班,卻適應不良的人。
6. 需直接面對服務對象,經常需面對挑剔的人,
如:醫療人員、老師、警察、顧問人員……
另外,統計上還發現,白領上班族通常比藍領階級承受較大的工作壓力;
主管經理階級也常常較一般員工感受到較大的壓力;
30歲到50歲,正值事業開發成長時期的青壯年族群,承受較大壓力的比例在各年齡群中最高;
教育程度越高者,感受到的事業壓力比教育程度低者大。
過勞的症狀及徵候
當一個人正承受身心上的過大壓力,有過勞現象時,可能出現如下的症狀及徵候:
1. 經常覺得很疲倦。
2. 面對工作時充滿質疑、批評、厭惡等負面情緒。
3. 覺得生活失去樂趣,連休閒娛樂都覺得是一種負擔。
4. 面對同儕或是服務對象時,會顯得很沒有耐心。
5. 覺得正面對不可能超越的障礙。
6. 睡眠習慣改變。
7. 食慾、性慾改變。
8. 常頭痛、頸部酸痛、腰酸背痛。
「生命不用長,燦爛就好」,任誰都會希望生命能像璀璨繁星,恆常久遠;
沒有人會希望它像火樹銀花,稍縱即逝。
如果覺得目前的工作不適合自己,或者已超過自己精力、能力上之所能負荷,那就換個人生跑道吧!
以上資料有些取自網路~ http://tw.epochtimes.com/7/3/1/49300.htm
以前好像科技新貴才有的過勞死,現也出現在其它的製造業了。
尤發現很多公司採"責任制",超過時間是不算加班的。
根據勞委會統計,國內每年判定為過勞死的勞工人數約有20~30人。
換算一下,每個月就有2個人過勞死。當然,這還不包括沒有浮上檯面的。
去年因過勞死最後得到勞保核可、賠償的有26件,而且狀況持續惡化,
好發在工作壓力較大的職業,例如:教授、法官、警員和科技新貴等。
.過勞死已成台灣勞工職業病給付第2大項目!
勞委會資料顯示,2009年勞保職業病給付超過400人次,這個數字一年比一年增加中。
其中,職業病給付項目第一名是「職業病」下背痛,件數幾乎過半。
扣除矽肺症是早期礦工的好發疾病,由職業引起的急性腦心血管疾病(其實就是過勞死),
已成了折損台灣上班族的第2大兇手。
.到處都是責任制?現在許多工作都是「責任制」,但在勞委會的規定裡,
其實目前只有廣告企劃、會計人員、法務人員、系統工程師、保險業務員等才算數。
針對這次南亞科技工程師猝死案,勞委會勞動條件處專門委員王素琴說,
「從來沒有核定過製造業是責任制。」
但現行法律規定,如果業者違法誤用「責任制」,最重處六萬元罰鍰。
六萬元對一個企業來說~只是九牛一毛啊!!而人命豈止六萬元這數字?!
何謂過勞死?
過勞死一辭出自日本,是一位日本醫學權威(Tetsunojo Uehata)所創造出來的名辭,
但它不能算是一個醫學上的正式診斷名稱。在英文中似乎也找不出一個完全對應的病名。
過勞死的定義是:因為有害身心的持續 工作,使工作者的生活節奏被打亂,
加上休閒不夠,疲勞長期蓄積,使原有的心血管疾病
(如:粥狀動脈硬化、高血壓、冠心症等)快速惡化,導致突然病發,衰竭而亡。
為何會過勞死?
簡單來說,「過勞」是一種身心耗弱的狀態,是長期暴露於工作壓力下的結果。
而「過勞死」則是,長期身心過度疲勞所誘發的猝死。
所以,「過勞」是一個過程,「過勞死」則是其結果。
超時工作、壓力過大、睡眠不足、沒有休閒,是過勞的主要原因。
長期過勞所產生的身心上的長期壓力,會使一個人的腸胃機能失常、
免疫功能失調、情緒低落、焦 慮、血壓升高、血脂異常、動脈加速硬化。
一但過勞成為一種習慣,或者成為一個不得不去承受的壓力時,健康狀況將會逐漸惡化。
最後,某個突然增加的超時工 作,或者突然增加的心理負擔,
就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,於是過勞死就發生了。
根據資料顯示,過勞死病例中最常見的直接死因是,中風及心臟病發作。
這裡所謂的心臟病發作,包括了:心肌梗塞、心臟衰竭及主動脈瘤破裂等。
不論是中風或者 心臟病發作,都和粥狀動脈硬化的發生有關。
粥狀動脈硬化的形成,是日積月累慢慢發展出來的。
可是,過勞死的好發對象卻是30~50歲的青壯族群。
可見長期 承受過大的身心壓力、加上作息飲食不正常、缺少運動,
會使動脈血管加速老化,這才是過勞死的真正原因。
過勞死的高危險群
過勞死既然和長期身心壓力的過度負荷有關,
那麼,過勞死的發生與否,當然就和工作時數和工作量的客觀因素,
以及個人對壓力承受的主觀因素兩者皆有關。
面對壓力時的態度及調適能力,當然也會影響一個人對壓力的承受能力。
不過某些族群的人確實特別容易碰到過勞的困境,因而承受較高的過勞死的風險。
這些過勞死的 高危險群包括:
1. 對工作的成效有過度的期待,而且容易緊張的人。
2. 狂熱於工作,遺忘生活品質之重要性的人。
3. 不懂拒絕別人,有求必應,盡攬責任的人。
4. 工作單調無趣且工作量大的人。
5. 輪值大夜班,卻適應不良的人。
6. 需直接面對服務對象,經常需面對挑剔的人,
如:醫療人員、老師、警察、顧問人員……
另外,統計上還發現,白領上班族通常比藍領階級承受較大的工作壓力;
主管經理階級也常常較一般員工感受到較大的壓力;
30歲到50歲,正值事業開發成長時期的青壯年族群,承受較大壓力的比例在各年齡群中最高;
教育程度越高者,感受到的事業壓力比教育程度低者大。
過勞的症狀及徵候
當一個人正承受身心上的過大壓力,有過勞現象時,可能出現如下的症狀及徵候:
1. 經常覺得很疲倦。
2. 面對工作時充滿質疑、批評、厭惡等負面情緒。
3. 覺得生活失去樂趣,連休閒娛樂都覺得是一種負擔。
4. 面對同儕或是服務對象時,會顯得很沒有耐心。
5. 覺得正面對不可能超越的障礙。
6. 睡眠習慣改變。
7. 食慾、性慾改變。
8. 常頭痛、頸部酸痛、腰酸背痛。
「生命不用長,燦爛就好」,任誰都會希望生命能像璀璨繁星,恆常久遠;
沒有人會希望它像火樹銀花,稍縱即逝。
如果覺得目前的工作不適合自己,或者已超過自己精力、能力上之所能負荷,那就換個人生跑道吧!
以上資料有些取自網路~ http://tw.epochtimes.com/7/3/1/49300.htm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