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視障按摩保健系列之7_膏肓痛:膏肓痛的按摩治療



壹 按摩推拿手法概論



手法就是用手或肢體的某些部位,按特定的技巧作用於患者體表,使產生的力達到防病、治病、保健的目的,我們將這種特定的技巧稱為「手法」。之所以稱為「手」是因為:主要以手著力,故統稱為「手」。之所以稱為「法」是因為:雖然各種手法都來源於日常生活,但又區別於日常生活中的動作,其區別點就在於手法有特定的技巧,是能治病、防病、保健的醫療手段,故稱為「法」。古人稱:「法之所施,使患者不知其苦,方稱為法也」。



   
所有手法都要求持久、有力、均勻、柔和,從而達到深透和滲透的目的。所謂「持久」是指按手法的要求作用一段時間。所謂「有力」是指手法要有一定的力度,達到一定的層次。在用力時應根據患者的體質、病情選擇適當的力量,力量是可大可小的,大時力量可達肌肉、骨骼;小時僅達皮膚和皮下。也就是說力量並不是越大越好。所謂「均勻」是指手法的力量、速度及操作幅度要均勻。在操作時力量不可時輕時重,速度不可時快時慢,幅度不可時大時小。在改變力量、速度、幅度時要逐漸地、均勻地改變。所謂「柔和」是指手法要輕柔緩和,不使用蠻力、暴力,做到「輕而不浮,重而不滯,松而不懈,緊而不僵」。所謂「深透」是指每個手法應用完之後,均能使該部位淺層組織和深層組織得到充分放鬆。所謂「滲透」是指一些手法產生的效果是從淺層組織滲透到深層組織,如應使按摩法產生的熱逐漸滲透到深層組織,這稱為「透熱」。


手法的作用可以概括為:
(1)放鬆作用:包含緩解肌肉痙攣;放鬆止痛;活血祛瘀;消除腫脹等手法。本法包含:

一指禪推法;搓法;滾法;擊法;揉法;拍法;纏法;彈法;拿法; 梳頭;櫛發;撥法;摩掌熨目;捋法。
(2)溫通作用:
即溫通經絡手法。本法包含:
1 摩法:掌摩法,指摩法
2 擦法:掌擦法,側擦法,魚際擦法
3
推法:掌推法,指推法,肘推法,拇指分推法,十指分推法,魚際分推法,合推法
4 抹法:
用雙手拇指的羅紋面著力於一定部位,以拇指的近端帶動遠端,做上下或左右的單方向移動。本法用於前額部。
5 掃散法  6 點法 7 捏法
8
捻法 9 掐法 10 振法
11 推橋弓(掃橋弓):橋弓穴是指翳風至缺盆的連線。
12 雙鳴天鼓

患者取仰臥位。醫生將兩掌按於兩耳,兩手置於後枕部。醫生兩掌輕輕用力,按壓患者兩耳,然後用手指輕彈枕後風池穴數次,然後兩掌放鬆。如此反覆操作數次。
13
刮法
(3)助動作用:包含疏通狹窄;分解粘連;滑利關節等手法。
本法包含:搖法,背法,抖法,屈伸法

(4)整復作用:即整復錯位手法 本法包含:
按法,拔伸法,牽拉法,扳法



貳 膏肓痛的按摩治療


臨床上較易產生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部位為:

上背部:通常發生在肩胛骨上緣處,向下傳導到肩胛骨內側緣一帶,即是俗稱的「膏肓痛」,若向上傳導則會沿著項背到頭頂,或是雙顳葉處,造成眼外眥太陽穴附近疼痛。膏肓痛常見症狀為頸、肩背部疼痛、僵硬,伴隨頸部運動障礙。有的患者還伴有頭痛、頭脹、失眠、食慾差和情緒鬱悶等症。



     
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在中醫上應是屬於內因勞損、外因風、寒、濕邪所產生的「痺證」範圍,意即由於勞逸失當或體位不正所導致的慢性損傷。又因患者多有遇冷或遇風疼痛更厲害的感覺,所以一般又俗稱「肌肉風溼」。這是因為病灶部位本已循環不良,吹到風或冷氣時血管收縮,局部循環更加惡化所致。
在中醫治療上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針灸及推拿按摩,圴可快速的緩解症狀。按摩治療本病有顯著療效。手法的目的是減輕疼痛,緩解肌肉痙攣,舒筋活血,防止肌筋膜粘連形成。



 
治則:緩解肌肉痙攣;放鬆止痛;活血祛瘀;消除腫脹;溫通經絡

取穴:項背部風池、風府、風門、曲池、大椎、定喘、肩中俞、肩井、巨骨、
肺俞、心俞、膈俞、肩貞、筋縮、夾脊、以及頸項肩背部病變局部的阿是穴。

手法:一指禪推法、揉、壓、彈撥、拿、搓、叩等。
操作順序:

1、患者俯臥,術者用掌或大小魚際,以輕緩的力度在病變部位及周圍,頸項督脈及膀胱經,從上至下3至5遍,然後再拿揉頸項部肌筋2~3分鐘,並配合頸項屈伸及旋轉運動。

2.再做揉、搓、推、摩等法,約五分鐘,以加速局部血液循環,疏通經絡。

3、用疊掌或掌根以稍強的力度,在病變部位及周圍揉按約三分鐘,使局部肌肉充分放鬆。

4、點按局部穴位壓痛點(阿是穴),每穴約兩分鐘,以通暢氣血,緩解疼痛。可能的阿是穴(激痛點)位置在風池,肩中余,肩井,心余,
膏肓,膈俞,肩貞等附近.

5、用拇指或背關節,以較強的力度,在病變部位反復撥、按、推、捋約五分鐘。對條索隆起,僵硬、增粗、結節硬塊等陽性反應物,可作為重點施治,順著肌筋的走向,左右撥動,來回按揉,上下推捋,以理順肌筋,消除瘀滯。

6、雙手拇、食、中三指提拿、彈撥肌筋三至五遍,有剝離粘連,緩解痙攣之效。

7、用掌摩、揉、搓,雙空拳來回叩擊病變部位約五分鐘,以進一步疏通經絡氣血,緩解麻木,攣縮等症狀。


以上治療方法,臨床需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,辯證加減,靈活運用。



參 療效



 
按摩治療胸背肌筋膜炎有顯著療效,辯證準確,以痛為俞,手法得宜,靈活運用,直達病所,療效確切,遠期療效也令人滿意。



 
以痛為俞和相宜的手法是取得療效的關鍵。兩千多年前的《[靈樞]
(經筋)篇對經筋病徵就提出了"以知為數,以痛為俞"的治療方法。"以痛為俞",即泛指病變之所在,又包含局部取穴的意思。換句話說,哪里疼痛,就在哪里取穴,痛點即病位,病位即穴位。所取之穴,稱為"阿是穴"。肌激痛點是在皮膚上按壓反應出來的痛覺或過敏感應,它的周圍有神經、血管、肌肉等組織結構。



 
在病理變化方面,疼痛與神經、血管、肌肉有密切關係。
在選穴方面,除以阿是穴為主外,還結合十二經筋的循行分佈,適當選擇其他一些穴位配合治療。



現代醫學認為,按摩療法作用於神經末稍和毛細血管,在於改善體表循環,促進血液、淋巴液的循環以及組織間的代謝功能。中醫學認為按摩主要是在病位循經按壓經穴,疏通經絡,行氣活血,消除阻滯,緩解攣結,剝離粘連,化瘀止痛。手法得宜,也是取得療效的重要環節。應因人、因時、因病制宜。中醫用藥之秘,在於量。按摩之巧,在於力度,要恰到好處。對病史短、病情輕、疼痛明顯、體質弱者,力度需適當輕柔緩和些;對病史長、病情重,患部麻木不仁,身體較健者,力度需加強,直達病所,力求深透,達到通則不痛的目的。



     



*附註:以上本文不能作為疾病診斷或治療之依據,亦無法取代醫師的診斷或治療。若有任何身心不適症狀,仍應盡速就醫。



本文內容引用自~
X�B:
膏肓痛之7:膏肓痛的按摩治療 -
蘇丹的心靈牧場 - udn部落格
http://blog.udn.com/sudan50/1324719#ixzz2HRppQqSU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老lisa 的頭像
    老lisa

    老lisa的部落格

    老li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